本网讯:(大数据统计学院 唐晨添 图文报道)11月18日,大数据统计学院在修德楼218开展数字经济统计创新与发展学术讲座。应学院邀请,许宪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陈梦根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彭刚副教授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许宪春讲座的主题是“准确理解中国政府统计数据”,他在讲座中提到政府统计数据是宝贵的经济社会资源,是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的重要工具。政府统计机构对每一项统计指标的基本概念、口径范围、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等都有明确的规范,但在实践中,用户的理解与统计的规范之间经常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他通过两个具体案例阐明了准确理解中国政府统计数据的必要性。
陈梦根在“中国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分析”报告中认为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促进数字要素流通和资源互补,能有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他在讲座中设计了数字经济五维综合评价体系,测算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西部地区发展速度相对更快。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中各省份联系紧密,数字资源和要素互通可达,表现出显著的地理集聚性、空间通达性和分布非均衡性,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扮演数字经济发展“引擎”、数字经济发展“受益”和数字要素“输出”的角色。从分维度和分时段来看,地区数字经济格局呈现不同的动态演进特征,空间关联网络不断重构,稳定性和复杂度不断提升,各地区联系渐趋紧密,数字要素流动渐趋通达,网络地位渐趋平等化,网络集群效应日益减弱,数字经济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地理距离、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影响数字经济空间网络特征的主要因素,空间距离较远、经济增长差异较大、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均会减弱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但不同时段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空间联系的关键因素不同。
彭刚讲座的主题是“SNA纳入数据核算的潜在影响与难点解析”,他认为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纳入数据核算是SNA未来修订的重点内容。他首先对数据核算的内涵及其修订背景进行介绍,并分析了SNA纳入数据核算对相关核算概念和分类、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核算范围和总量规模以及统计实践的影响;然后,探讨了SNA纳入数据核算的五大核心议题,包括数据的定义、数据的经济所有权、数据资产及其记录处理方法、数据的计值方法、数据资产的后续计值方法;再者,深入剖析了数据核算的五个难点问题,分别是可观测现象及其与数据关系有待厘清、如何确定数据使用寿命长短有待探究、数据资产的分类和列示处理有待明确、总成本法核算的成本内容有待细化、数据资产折旧模型和参数有待确定。最后,他提出了完善数据核算的针对性思考和建议。
贵州省统计局廖晓春、贵州招商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阳及副总经理黄又平、大数据统计学院部分专任教师、全体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共12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大数据统计学院副院长于桂海主持。本次学术讲座由贵州省统计学会和大数据统计学院共同组织,系大数据统计学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术活动月活动之一,此次学术活动月将会继续开展系列学术活动。
一审:刘正江
二审:陈艺文
三审:周 晶